以下是對原文的改寫:
一. 不修根直接上盆
很多多肉愛好者擔心將多肉從盆中取出后會傷到根部,于是他們只輕輕地抖一下泥土,然后直接上盆。但這樣做并不利于多肉發展新的根系,也會影響多肉換盆后的恢復。正確的做法是清理多肉根部的泥土,修剪掉爛根,并讓根系完全暴露出來,然后再上盆。
二. 不要洗根或浸泡到多菌靈中
有些多肉愛好者為了消毒多肉,或者因為根部有蚧殼蟲,會把多肉的根部浸泡在多菌靈溶液中,這樣會使多肉的根部變得非常脆弱。正確的做法是直接向根部噴灑殺蟲劑,剪掉有病的根部,不要直接將多肉浸泡在多菌靈溶液中。
三. 根沒有晾干就急著上盆
有些多肉愛好者心急,修剪根部后,根部的傷口還沒有完全干燥修復,就匆忙地上盆,這樣很容易導致傷口感染。修剪根部后,請將多肉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,晾干傷口2-3天后再上盆。
四. 花盆太小也墊陶粒
放置陶粒在花盆底部的目的是防止水積聚和提高透水性,通常適用于較大的花盆。然而,如果換盆后的花盆高度低于10厘米并且有排水孔,就不需要墊陶粒了,因為墊陶粒會加速水分蒸發,導致根部無法牢固地生長。
五. 不要堵住花盆底的排水孔
花盆底部的排水孔是為了增強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氣性,所以不要堵住它們。然而,有些多肉愛好者在盆底墊陶粒時,不小心堵住了排水孔。可以在盆底墊上一塊防止土壤流失的網(如絲襪、尼龍布等),這樣就不用擔心堵住排水孔了。
六. 使用透氣性較強的紅陶盆容易導致多肉缺水
紅陶盆的透氣性很好,但也會加速土壤的干燥速度。因此,在使用紅陶盆種植多肉時,需要增加澆水的頻率,以免多肉因缺水而受損。
七. 上盆后不要馬上澆水
多肉的根系在修剪后重新上盆時會與土壤摩擦,產生一些小傷口。如果立即澆水,根部可能會感染病菌。因此,在上盆后的3-5天內,保持土壤干燥,不要澆水。
八. 不要害怕將多肉放在陽光下
剛換盆的多肉不適合暴露在陽光下,但也不要放在陰暗的地方。最好將多肉放在明亮的散射光下,例如光線充足的客廳、陽臺等,這樣有助于多肉的恢復。
九. 不要按時澆水
多肉剛上盆后,土壤保持微濕即可,不需要每天按時澆水。澆水的頻率應根據空氣濕度、天氣和土壤狀況來決定,不要忽視這些因素,以免導致多肉根部腐爛或葉片發軟。這9個換盆常見錯誤,你都犯過嗎?如果你覺得有用,請與朋友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