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涯共此時,是一首具有濃郁文化內涵的古詩,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甫之手。這首詩以詠史為主題,通過描繪唐朝盛世與虛假繁華之間的對比,展示了詩人的憂國憂民情懷。
詩篇的第一句“天涯共此時”,直接定下了時空背景,詩人只身遠離故土,身處異國他鄉的寂寞孤獨之感。這一句字數簡潔,卻引發讀者對詩人遭遇的好奇。在這首詩中,天涯不僅指代距離故土遙遠的地方,更是象征著國家的衰落和民眾的苦難。
之后的內容中,詩人通過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描繪,表達了他的憂慮和憤慨。他描述了盛唐時期的虛華繁榮,以及宮廷內外壯麗的景象,但同時也點出了這種繁華的背后是國家的內憂外患和人民的苦難。這種對比張力的營造,突顯出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與思考。
在最后的幾句中,詩人以“昔時黃金填海山”的形象比喻唐朝的盛世與國力強盛,但接著以“今日廢墟草樹間”的對比暗示了戰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摧毀與破壞。而詩人表達的憂國憂民的情懷,則體現在最后一句的“萬里長征人未還”,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悲觀與擔憂。